好消息。
一部新片未播先火,武侠迷集体沸腾了。
在预告都没影的情况下,豆瓣词条火速攒了五万多评论。
(资料图)
不过呢。仔细分辨,沸腾的好像大多是披着武侠迷外衣的……肖战迷。
惊不惊喜?意不意外?将于明年上映的电影版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,男主肖战,女主庄达菲。
导演徐克。
肖战饰演郭靖?但Sir顶锅也要说一句,新《射雕》最悬的还不是选角,而在于徐老怪本身。
且不说近年来的《狄仁杰》系列、《龙门飞甲》不温不火。
更让人担忧的在于——
徐克版《射雕》,是向前还是向后?
徐克会选择先锋,还是保守?
甚至。
Sir不担心毁经典,担心的是徐克他不敢"毁"了。
01
先说清楚一点。
虽然徐克的经典武侠作品很多,但徐克最大的招牌是"侠"吗?
并不。
胡金铨,华语武侠的一座高峰,李安的《卧虎藏龙》致敬他《侠女》的竹林戏,徐克的《新龙门客栈》是翻拍他的《龙门客栈》。
徐克带着迷弟的心情,找他来合拍《笑傲江湖》,结果中途两人闹掰。
原因是徐克经常想一出是一出,不仅前期准备全部推翻,还经常和自己观念不合,又改剧本又换场地,折腾得够呛。
最后无奈退出,镜头也被删得七七八八。
徐克拍《东方不败》,让林青霞反串出演。此举引得金庸大为不满。
因为东方不败在书里是位男性,而林青霞仅靠"美貌"对他来说远远不够。
如此,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金庸都不允许徐克改编自己的作品。
如果说金庸、胡金铨代表传统武侠的典范。那么徐克与他们的冲突不是巧合,恰恰说明了徐克最大的特点——
新。
在旧武侠的故事上,植入叛逆的内核,全新的风格。
要知道,"徐老怪"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。
他的电影或邪典妖异,或梦幻绮丽,或凄美幽怨,像一把割开儒家中庸表皮的利刃,显露出几寸稀有的与传统背道而驰的逆鳞。
1979年。
处女作《蝶变》。
作为徐克"混乱三部曲"的开篇,也是彼时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。
徐克采用半古装半时装的突破性服化道,再有几场光怪陆离的特效加持,让观众大开眼界,见识到传统武侠光明背后的暗面。
蝴蝶本是女性娇美的喻体。
但在徐克手中,它就能变成密恐爱好者狂喜的对象,杀人如麻的工具。
从蛹到蝶变的何止是一只虫豸。而那层茧壳的名字,细看才知道叫做江湖。
彼时的徐克曾说。
他拍电影时参考过日本的《八墓村》或希区柯克的《群鸟》,因为他想着这样的悬疑氛围,从没在香港电影中出现过。
而只要是前人没做过的,他都敢于尝试。
在此之后。
《蝶变》的成功拉开了"混乱三部曲"的序幕,后两部《地狱无门》《第一类型危险》,内容一部比一部劲爆。
前者用R级片的大尺度血浆讽刺了"人吃人"的社会;
后者则关联香港的六七暴动,用电影内涵政治。
可以说。"混乱三部曲"为徐克的"怪",定下了最初的基调。
但又何止是徐克——
大抵没有哪位导演,可以抵抗这种强烈个人风格被大众肯定的喜悦。
也因此。
在后来的电影中,徐克索性放开拳脚,大肆启用自己的"怪诞美学"。
——当然也是团队配合得好。
不信你看。
《青蛇》,他找来年仅28岁,已是金像、金马在手的双料影后张曼玉。
音乐黄霑,美术张叔平。
有了这些大佬相助,这才诞生了片头那撩人一幕——
蓝色的丝衣顺水流下。
轻柔、荡漾,像捉不住的软语勾引。
加上女声空灵:
人生如此,浮生如此,缘生缘死,谁知?谁知?
于是青蛇贪欢的性感,电影浮生若梦的禅机,才鲜活扑鼻。
同年的《梁祝》也是如此。梁山伯郁郁而终,祝英台裹上嫁衣,一白一红对比鲜明。
美术张叔平,音乐胡伟立,黄霑填词。
——这一切揉在徐克的导筒内,令悲剧平添更深一层的肃杀寒意。
原来封建礼教把人变成活死人才是真的,而爱情,不过是顺道的殉葬品。
理解到这一层才明白。
银幕上的森森鬼气哪里是设计,分明是还原。
凭此两例。可以说徐克的"怪",与他早期恰逢的一些良机不无关系。
有好的团队、好的演员作配,导演才有底气塑好一部部经典。
也因此。
当武侠这一类型再交到徐克手上时,他所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拒绝模仿。
第二件事呢?
破解。
破,是要把武侠片曾经的套路打碎,哪怕是金庸这样的经典,在徐克手里也是可以被试验翻新的样本;
解,则在于重新赋魅,用自己的风格与立意,去创造一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江湖。
比起简单的武力值比拼。
徐克的武打场景中,有独特的表达。
《黄飞鸿》两场戏让Sir记忆犹新。
其一,那场著名的"仓库大战"。
黄飞鸿对上严振东,二人在沙河帮中比划起拳脚。
只用了沙包烟雾等极为简单的特效布置,便完成了教科书式的名场面。
动作漂亮,拍摄难度大,只是表面。其二,更因为彼时的黄飞鸿与严振东,不仅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武侠路数,他们还代表了清末民初这一特殊时期,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两种"宗师"形象。
严振东出身底层,名望、权欲大过天。
武功对他而言是力量,也是乱世难出头的不甘。
由于心数不正,因此哪怕严振东出腿快、下手狠。
他最终也敌不过洋人更加狠辣,更不讲武德的一颗子弹。
而黄飞鸿呢?除悬壶济世之外,他还有一股对朝廷麻木的失望,对国难当头的忧患。
武学于他,是自强而国强的恢弘志气。
面对浪潮席卷而来,自己也要做好定海神针,挽留住哪怕方寸间的民族尊严。
因此,黄飞鸿的武功不仅是"佛山无影脚"的敏捷,更有稳中求胜的自洽。
有个细节——
他的结局,同样也是一颗子弹。
只不过这次瞄准的目标不是自己,而是侵略者。
他可能不懂什么叫"师夷长技以制夷",只晓得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江湖规矩,不外乎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。
原来好的动作戏不光能看了个爽。还能看出每个角色在武学造诣上的差别,体会个体不同的心境、路数乃至角色命运与冥冥中的因果轮回。
02
现在,大家常常感叹的是——
徐克变了。
这样的说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。(也许是05年的《七剑》)
并伴随着近几年狄仁杰系列以及《长津湖》等主旋律电影的出现,逐渐加深。
虽说徐老怪,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穿插在银幕中,那依稀熟悉的影子。
比如视觉上——
婀娜的女体,皇权巅峰的盛世,细思恐极的怪力乱神。
元素众多。
满目张牙舞爪,好不猖狂。
虽然对主人公的塑造上,依然能看出抹不去的叛逆与强硬。例如不惧皇权的神探。
或是《新龙门客栈》1:1复刻的《龙门飞甲》——
前者捧出风骚泼辣的金镶玉,后者则让陈坤分饰两角,真假莫测间,炼就明朝第一妖孽雨化田。
还有一些"拂逆"大众的手笔,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徐克。比如和周星驰合拍的《西游伏妖篇》,从那些吓哭小朋友的女妖精身上,你还是能闻见一丝熟悉的"怪"味。
但你总感觉还差了点什么。差了什么呢?
想象力。
再顶锅说一句,徐克本身不是故事型导演,他是想象力先行的导演。
就像当初合作《笑傲江湖》胡金铨受不了他的频繁改戏,本来剧本上写好的,大家已经讨论过的,他到了现场又要改,而且一天一个想法。
徐克的电影,你未必记得故事剧情,但一定被打下了一些深刻的记忆烙印。
《笑傲江湖》讲了个什么故事?忘了吧。
但你绝对不可能忘记里面的神级音乐《沧海一声笑》。
或是《东方不败》。
说起这部电影Sir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林青霞这个霸气逼人的镜头。
再说《青蛇》。故事先抛一边。
张曼玉和王祖贤扭屁股的走路姿势(模仿蛇摆尾),色诱法海抱着粗壮的尾巴戏水,还有赵文卓被B站频频二创的的最♂法海。
都足够你品一品的了。
赵文卓的那句"大威天龙……",不少人早已熟读背诵。但其实在片场徐克并没有想好台词,只是让赵文卓念"一二三四五六七八",无意间他也成为了第一代"数字先生"。
文本性并不是徐克最在意的。电影喷涌而出的想象力才是精髓。
但问题是,有想象力,还得有能实现想象力的人。
要知道,当年替他斩下金像金马最佳配乐、最佳剪接、最佳武术指导的那帮人有多么牛掰:
拍摄《笑傲江湖》时,黄霑写了三句曲子。因为"沧海一声笑,滔滔两岸潮"的感觉,在他内心已经很久了,所以很快就填好词,然后在谱上画了个亢奋的男性生殖器,传真给徐克,上面写道: "要便要,你不要,请另聘高明!"
在甲方徐克的威逼下,黄霑被迫将《沧海一声笑》改了七遍。
到第八遍,才有了今天的如雷贯耳。
而如今的创作环境,再难重聚当年"神仙打架"的班底。
就说武侠题材的武打场面,从《黄飞鸿》三部曲再到《刀》,哪怕九零年代特效落后,后期简单,但每一个武打动作都看得出精心设计。
招式一来一回间,足以体现人物动机、性格。
演员也敬业。
李连杰带伤上阵就不说了,甄子丹在片场也曾被打到喷血。
而到了《新龙门客栈》。武术指导元彬还特意告诫演员们,如果动作快到不用剑也能拍,那么赤手空拳的效果才最好看。
于是几十平的摄影棚,连桌椅板凳都能被玩出爆发力。
至于那场重磅的沙漠鏖战。几位主演打到黄沙漫天,拍了足足四个小时。
徐克还来施压,说最好不重拍。
于是在一条过的要求下,林青霞的眼睛被箭擦伤,甄子丹和梁家辉等到导演喊停才敢罢手。
低头一看,满身划痕。
而现在的武侠片,动辄3D巨幕,演员上天下海。但有些所谓的打戏连肢体接触都没有。
人打人,变成特效打特效。
虽然画风可能仍然妖冶诡异,但容易沦为堆砌的特效怪,不知所云。
再严苛一点说。徐克本人的想象力,也逐渐在"空心化"。
不仅是对动作的想象。
也包括导演给角色安排的"人设"。
曾经的徐克能发掘出演金镶玉的张曼玉,演东方不败的林青霞,演祝英台的杨采妮。
每一个都色彩鲜明,独一无二。
而现在呢?
近些年Sir稍有印象的,只有刘嘉玲的武则天。
虽说徐克不是华语电影最会拍女人的导演,却也算得上其中佼佼者。可这些年他银幕中的女演员,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是人物弧光、角色张力。
——而是色相。
△ 杨颖、李冰冰、林允、王丽坤、马思纯更别说探讨什么人性善恶了。
所有的邪魔歪道全部外化,仅凭兵器利刃就能杀之而后快。
而所谓的江湖——
那些曾经为了一部武侠片耗尽全身气力,用数年来磨剧本,纠结配乐、调色与演员选角所造出的江湖。
随着旧人的离去,似乎也只能永远停留在那个遥远的时代。
03
说到这,也该聊聊到最大的争议。
——其实在用流量明星这方面,徐克从来没手软过。
前有林更新、李宇春、吴某凡,现在轮到了肖战。
选角一公布的时候,就有许多人站出来质疑。因为他肖战演的不是别人,而是郭靖,那个金庸笔下首屈一指的大侠。
倪匡对郭靖的评价是:
"郭靖是大侠,不但在江湖上称侠,而且为国为民,侠之大者,万民称颂。郭靖对敌时,虽死不屈,一生之中,未曾玩过半点花样,说过半句假话,行过半点诡诈。"
他不仅是个纯粹的江湖人物,更是个与武侠精神高度绑定的范式。
在Sir看来。
这个时代我们拍不出好的武侠片,不光是技术层面的问题,也是精神层面的问题。
郭靖也好,黄飞鸿也好。
提起他们我们总能想到武侠的真谛: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
但这句话你要是认真揣摩,就会发现真正的大侠永远在做同一件事。
那就是挑战权威。
因为只有动摇甚至颠覆权威,才能掣肘于乱世,救百姓于水火。
郭靖集结中原武林,只为反抗成吉思汗的侵略;
萧峰不忍百姓受战争之苦,为了宋辽两国和平,自绝于雁门关外;
黄飞鸿敢对发国难财的人出手,脚踢洋人,拳打愚民。
故事最后。
他甚至敢向李鸿章进言,希望朝廷能够醒悟,广开民智。
真正的大侠知道。救人容易,救国难;
济世容易,醒世难。
你以为他们是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
但其实他们是怜我世人,忧患实多。
侠之所谓侠,正因为他们可以做到常人不敢、不能、不愿之事。
而现在的武侠片呢?
打打杀杀,爽就完事,却丝毫不敢触及时代真正的痛症病因。
就连狄仁杰——
这个唯一带些挑衅色彩,曾带头反对武后登基的人。
最终也不得不跪服在武则天脚下,俯首称臣。
从此唯一敢说真话的人,也消失不见。
说到底,我们再也拍不出这个时代的武侠片了。因为"侠"。
是对人而言的。
菌落、丛林、深渊,都不适用。
而真正属于人的江湖,必然存在理想,存在让人大展拳脚的土壤与野心。
而现在。
多少人只求那一方安稳,拘束在稳妥的一亩三分地上,再没有向外开拓,向上鞭笞的动力。
更别提为家,为国,为众生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。
我们又如何能够相信会有那样一个挑衅权威,质疑主流的人物存在?
——我们渴望武侠片。
是因为人终归需要一个大义凛然的出口,一个救世主的化身,一场酣畅淋漓却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冒险。
——但我们又不相信武侠片。
我们看到它的感觉,更多是一种远古的科幻,一种旧事重提的陌生,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似曾相识。
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,没人再敢信那是真的。
因为大家都知道,哪怕一代人、一个体系会因为某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而被打入混乱的漩涡。
但"侠"的存在,到底是成年人的童话,是虚构的桃花源。时代洪流滚滚向前,无数人只能螳臂当车。
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一切。
说到这里,Sir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索性。
还是用《黄飞鸿》的一幕作为结尾——
当黄飞鸿与陆皓东谈起当下时局,他好奇地问对方。
基督教也好,白莲教也好,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乱世相信神的存在?
陆皓东笑了笑:
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个神话
小的时候信的是一个
长大了 信的却是另一个
说完。他背过身,用最后一句总结道:
直至有一天
发现所有的神话都是谎话
原来如此。现在没人成为"侠",没人相信"侠"。
如同小时候的神话,就这么被我们遗忘在过去。
至于武侠片。
哦。
那更是很久,很久以前的事了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穿Prada的南瓜
标签: